校园动态 (858)
   教育新闻 (26)
   媒体报道 (33)
   学校概况 (1)
   您现在的位置: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 > 新闻中心
民族艺术之花在新科绽放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   2016-12-02 12:30:00 作者:system 来源: 文字大小:[][][]

民族艺术之花在新科绽放
——聚焦核心素养、促进生命成长

                       (本文发表在《成都日报》2016年12月1日第16版)

针对当下“美育认识不到位、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缺额较大、协同推进机制缺乏”诸多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重要部署: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美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正是深刻认识到美育的内在价值,成都高新新科学校着力学校内涵发展,培育美育特色,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优美环境 润育美的心灵

踏进新科校园,一尘不染的校园大道,芬芳四溢的花卉草园,充满童真、童趣的美术作品橱窗,小巧高雅的美术作品展室,无一不折射出校园浓郁的艺术氛围。徜徉于墨韵书香文化长廊之中,你便能从书香浓郁中感受人文新科、科技新科、艺术新科的校园魅力。这些由全校师生共同营造的艺术氛围,使校园的每一个空间都赋有一种环境陶冶的功能。环境建设不仅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还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流的环境陶冶师生心灵,一流的设施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物理、科学、生物、化学等实验室配套完整,校园广播、闭路、网络系统、电视台、电子白板等设施完备,书法展厅、版画室、形体练功房、民乐室、生涯体验中心等特色功能室一应俱全。

为了普及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新科学校早在2013年就建成“中医药博物馆”。在弥漫着中草药的味道的“中医药博物馆”里,孩子们能从植物蜡叶、中药材标本、各类中药饮片以及药用植物彩色照片中,认识神奇的中药材,知晓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发展与成就。同时,通过药材种植、校本教材编写、社团体验等方式,达到环境育人与文化传承的目标。把中医药的种子从小就埋在孩子们的心中。为了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学校专门设立了“科创小作坊”,购买设备设施,确定专人指导,开展社团活动。新科学校借助“科创小作坊”这一基地,以社团建设为切入点,设有科普社团和精品社团。

推进学校教育民族文化建设的道路是艰辛的、曲折的,但也给学校、教师、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契机。短短几年,学校特色教育享誉区、市。学校先后获得了“成都市首批非遗传承学校”“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示范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基地”“全国啦啦操推广示范单位”“全国课改示范学校” “成都市艺术特色学校”“成都市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成都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成都市心理健康实验学校”“成都市国际教育课程理解实验学校”“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示范学校” “高新区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等荣誉称号,取得了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的双丰收,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社区的称赞。

多彩课程 提升核心素养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高新新科学校依托四川区域文化背景、民族民风等习俗,结合学校资源优势,以“宣传、认识、保护、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契机,拓展学校的艺术特色思路。学校以民族文化课程建设为办学核心,统整德育和教学活动,构建以艺术教育为中心,以教师、学生为课程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为课程原则,适合和满足学生发展的艺术教育课程系统,形成了生涯体验、版画、经典诵读、清音、啦啦操、足球、羽毛球、书法、中药等一系列特色的课程,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求。

新科学校距离汶川等羌族聚居地较近,大部分学生对羌族民族文化有一定了解,而羌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已沉淀了有自己风格特点的美术特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以“羌族民族民风民俗”为特点的版画艺术形式。据了解,新科学校“百草园版画社”自建校以来一直积极开展活动,并建立了一直精英团队,多次获得区、市、国家级的奖项。目前共有社员50人,指导教师3人。

学校将依托四川清音、车灯、金钱板等特色民间艺术,与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携手,共同传承、弘扬这些独具蜀韵特色的曲艺艺术形式。同时,学校打造已有特色艺术品牌:啦啦操、舞蹈、话剧、民乐团、书法等艺术项目,并逐步发展成为传承四川蜀韵艺术的特色学校,提升学校的品位,彰显办学个性。

为了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学校将书法教育纳入常规课程,每个学段都制订了书法教学目标,既重执笔姿势等技法训练,更重心性培养、情志养育。

社团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之需,给孩子的成长和成功提供多种可能,新科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校实际,开设了科技小制作、头脑风暴、机器人、合唱、民乐、话剧、美术、版画、手工、游泳、巧固球、啦啦操、科创、中医药、版画、茶艺、蜀绣等50余个社团,涵盖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四类学科,形成了30余个有影响力的品牌课程。全校90%以上的孩子都加入了社团,学生自己动手制定社团章程,设计社团旗帜徽章,学习相关知识。每周五下午是孩子们喜欢的社团时间。每学期,学校对表现优秀的社团进行表彰和鼓励。

据悉,学校在挖掘民族文化的教育进程中,新科学校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艺术节等活动,形成了民族文化传承与普及教育共生共荣、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得益彰的靓丽风景,对推动全校民族文化特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致力于把地方文化特色融入课堂,希望从娃娃抓起,能够更好地保护、弘扬和传承四川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水平,让孩子能够享受到高雅艺术带来的乐趣。”高新新科学校校长朱祥勇表示,通过构建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陶冶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和谐、个性化地发展,能有力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品位。

多元评价 促进个性发展

遵循“个个有特色,人人能发展”的观念,高新新科学校构建起了“多把尺子”的激励机制,建立了多元互动评价机制,实施了金苹果教师成长制度和七彩学生成长计划,旨在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彰显特长、挖掘潜力,学校实行“七彩学生”的评价:每期,学校根据“双十星”的评价体系,进行“单彩学生、三彩学生、五彩学生、七彩学生”的评价,再在此基础上逐级评选出“班级之星”“新科之星”和“新科十佳少年”。三是学科评价: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所有学科,学校先建立学科评价标准,让人可看、可考、可量化;然后随机建立抽测手段与测试。如小学一年重绘本教学,通过开展讲故事比赛等过程性考核,其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而期末考试成绩只占40%。又如,对艺体学科,通过随机抽测、随机问卷和访谈,看学生的技能、素养。

朱祥勇校长感慨道,“随着多元评价机制逐步的深入和发展,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施多元化评价让学生收获的是更多的自信和幸福感,让老师感悟到的是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感,让学校获得的是更多的经验和成就感。”

专业团队 夯实艺术根基

艺术教育如果局限于学校这个圈子中孤芳自赏,就会失去社会价值效应,失去其发展的必要基础。只有走出校门,从大自然、从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才能成为源头活水;也只有向社会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与学生的才华,才能获得社会的鼎力支持,营造一个具有浓郁氛围的大环境,拓展艺术教育空间。

近年来,高新新科学校邀请了成都市书法协会的陈家礼、吴学强、吴观泰等老师到校进行书法指导和交流;学校民乐、清音、车灯、金钱板、版画、篆刻、书法社团分别聘请了成都市“非遗物质文化交流中心”的任平副院长担任清音校外辅导教师”,成都市“车灯”曲艺传承人夏老师担任“车灯”“金钱板”的教学工作等。

在清音学习中,学校统筹整合美育资源,坚持聘请优秀的清音艺术家每周一为清音社团学生上课,并长期聘请两位专家指导。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与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与非遗中心传承人进行长期交流和学习,一方面为更好地实现四川清音在新科学校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也促进学校教师在四川清音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学校整合各方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打造了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方法科学、心态积极”的优秀教师队伍,并通过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强调读书、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关注青年。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增强,教学研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以提高,教研氛围日益浓厚,形成了“和舟共济,和而不同”的教师文化,学校文化的凝聚力显著增强。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 ◎ [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 ] 版权所有 中国 * 成都 * 高新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百草路966号 邮编:611731 蜀ICP备1801825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