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18)
   理论学习 (24)
   教学论文 (17)
   教师读书 (18)
   您现在的位置: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 > 科研沙龙
公众热议:教育能否改变命运?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   2013-04-03 19:05:08 作者:system 来源: 文字大小:[][][]
  201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公平感调查报告日前发布,调查显示,多数公众积极评价近三年
来教育公平改善的状况,但仍有26.7%的公众对彻底治理“择校热”缺乏信心,有24.3%的公众不相信
教育能够改变命运。其中,不相信“教育改变命运”一说比例最少的是乌鲁木齐(17.5%),最多的是
北京(37.2%);肯定教育改变命运之说群体最少的是北京(45.2%),最多的是贵阳(64.0%)。
  赞成
  命运改不了不能怪教育
  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很多,如偶然的机遇,如一个人的奋斗等。但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打下的基
础。有很多人之所以不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就是看到很多没受到同样教育的人却过得比他们好,
其实很多时候没有看到他们为之付出的奋斗。
  现在,不少人靠拼爹来改变命运,但这并不是教育的错。只要我们有好的教育,很高的能力,即
使不靠拼爹也能改变命运。很多时候,我们受到了教育,还没有改变命运,那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教育
不够,如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等。
  随着社会越来越公平、公正,知识越来越重要,那么教育会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改变命运。值得
注意的是,据调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农民的孩子
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比城市里的孩子少。如果再扩大些,那些有背景、家庭富裕的孩子接受高等教
育的机会也远大于贫穷家庭的孩子。这其中有经济的原因,但也有我们不公平的社会因素,如我们的
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当前的招生对城市里的孩子有利等。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不相信“教育改变命运”一说比例最少的是乌鲁木齐(17.5%),最多的是北
京(37.2%);肯定教育改变命运之说群体最少的是北京(45.2%),这其中令人费解的,其实北京的孩子
上大学的机会远比其他地方的高。因为有的大学在北京录取率就比其他地方高。是不是正因为高了,
他们比其他地方有教育的优势,当其他地方的孩子还在为教育改变命运而努力的时候,他们已经想到
了其他,已经在改变命运的其他方面在努力了呢?
  教育改变命运可以为社会带来公平,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让身份改变教育”的状况,那么教
育改变命运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身份改变教育比教育改变命运更值得重视。
  反思
  正话反说的“潜台词”
  不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那么什么能够改变命运?“拼爹”改变命运?“潜规则”改变命运?
  或然性的问题被硬塞进必然性的答案,结果就是情绪宣泄大于内心表达。答题者的潜台词不会是
奢求于己无关的社会资源,在任何社会里都有人因为自身社会资源的不同而在竞争中具备先天优势。
然而,如果公众对部分优势者的“羡慕”畸变为“嫉妒恨”,并且这股排斥力已然在社群中占有相当
的比例,那么需要反思的就不仅仅是公众明辨是非的能力。
  近年来,教育改革的话题消耗了公众极大的注意力。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长对于教育
公平的独特阐述,也使自己掉进了网络的口水仗。实现教育公平,已然不是整理几个数据、喊几句狠
话,或是浅尝辄止地对部分地区敲敲边鼓就能解决的当务之急。越来越务实的舆论受众,对于应付了
事的形象工程和伤筋动骨的切实改变的判别能力已越来越强。所谓“超两成人不相信‘教育改变命运
’”与其说是愤世嫉俗之辞,不如说是改革参与者们申辩心语。调皮的时代人自有调皮的时代风格,
正话反说、真话假说,其所要表达的其实是对当前现状的不满。
  不相信天花乱坠的数据、不需要云里雾里的术语解读,只看生活里切实发生的故事。改变,或是
没改变,其实对于群众而言是最贴近生活而明白不过的事情。不信任而有情绪,有情绪而“不正经”,
不正经而调皮。好好的问题不好好回答,好好的话不好好说,明明正浸淫于教育、追求着知识,却偏
偏要说“不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教育改变不了命运”。其明明白白的潜台词是:问题没解决,
我很着急。
COPYRIGHT ◎ [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 ] 版权所有 中国 * 成都 * 高新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百草路966号 邮编:611731 蜀ICP备1801825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