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18)
   理论学习 (24)
   教学论文 (17)
   教师读书 (18)
   您现在的位置: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 > 科研沙龙
增强弱势学生课堂倾听能力,促进主体作用的发挥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   2012-06-03 12:51:38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  陈娟
【文章摘要】
倾听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首要因素,很多时候都被我们所轻视。而学生不会倾听制约着课堂效率的高低。本文将从对倾听能力的解读、学生不会倾听的原因分析以及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来阐述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倾听  课堂教学  注意力
【正文】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已被抬到了空前的高度。遗憾的是,在这样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背后,我们却依然能发现这样的课堂情景:⑴产生疑问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在读完书后,有很多人不知道要思考的是什么问题;⑵一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很多手在高高地举起,却不知发言者所云;⑶围绕一个问题交流时,很多人都急切地发表重复的看法;⑷在交流了一个问题后,很多人不能将别人的观点或方法归纳整理,整体表达;⑸在一位学生作了精彩的发言后,教师表扬,教室随即响起如潮的掌声,细问鼓掌原因,多数人不能作出解释……如此现象真让人触目惊心!这样的课堂学习,如何提升学生的素养? 产生上述课堂现象的最重要原因则是我们的学生缺乏良好倾听的技能与习惯,而导致这些原因产生的因素除了个体心理、能力的差异外,与我们教师对倾听这一重要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轻视也有一定的关系。
《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活动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语文能力应首先把这种基本要素作为强调和培养的目标。教师授课时,不能满足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认真状”,要对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等进行大胆创意,引导学生最大程度的处于积极的倾听状态,以提高授课和听课效率。
本文将从对倾听能力的解读、学生不会倾听的原因分析以及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来阐述自己的思考。
一、对倾听能力的解读。
倾听,作为学生语文能力的首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听”是个体认识世界,直接获得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中,将“听”放在首位,因为个体从降临人世间开始,就通过听来认识世界,感受生活,了解他人。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听也是用得最为频繁的语文能力,很多信息的获得往往都依赖于听。有研究表明,在人的语言活动中,据专家统计,在人类的各种交际中,一般人花在听、说、读、写的时间所占比例大约是:听占40%,说占35%,读占16%,写占9%。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其间构成了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吸收——储存——提取——表达的心理过程。而在听读活动中,听能保持记忆的内容比读远远超出一倍。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占去了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在课堂中学会倾听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堂学习应当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而这一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信息交汇、智慧碰撞的主要途径则是聆听。
2.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个体表现出的一种较高的素养。
现代交际礼仪提出在人际交往时首先要倾听,只有认真听人讲,才能了解他人,学习他的知识,从而丰富自己;也只有通过倾听,才能理解他人,理解人格,理解人际关系的深层含义。因此,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倾听,不论是倾听他人或者是接受他人的倾听在人际关系中都是极为重要的,在双方体验的充实和人格的发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无独有偶,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也将“学会倾听”放在首位:“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所以,学会倾听应该成为学生必须养成的重要素质。
二、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原因分析。
根据他人的研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为造成小学生不爱甚至不会倾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
受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普遍有比较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在课堂中主要表现为:
⑴表现欲望强,总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希望课堂成为他独自展示自我的舞台,于是乎,在别人发言时也积极举手的大有人在。
⑵夜郎自大,他人还未开口,就武断地认为“跟我想的一样”,或“我已经会了”,于是就有了学生“既然相同,既然会了,还要听干什么”的自我开脱。
2. 较弱的集中注意能力。
“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养成倾听习惯的首要前提就是能很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也就是要做到指向明确、精神集中。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很困难的,由于课堂内外的瞬息万变,不同的景象都会让学生很快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身在课堂心在外”、“思想的野马奔驰到了辽阔的草原上”当然也就成为了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有一些学生虽然貌似心在课堂,其实注意力却集中在是“谁发言”等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注意力的关注集中在别人的发言内容、质量等方面的比例也就减少了。
3. 平淡的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专心倾听,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外,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诸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情感的丰富,都会对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产生影响,从而使课堂效率最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教者教学设计平淡,让学生觉得无趣,那么学生如何能专心倾听?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情感冷漠、教学定位不明确,如何让学生专心倾听?
其实,妨碍倾听的毛病还不止这些,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其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让学生很好地转移和分配注意,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倾听和思考讲话者的语言内容及其深层的心理呼唤上。
三、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呢?根据上述原因分析,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谈谈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㈠强化能力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技巧。
科学研究表明,倾听是有技巧的,学生不会倾听与没有很好地掌握倾听技巧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注意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如何训练?我通过平时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认为以下几种方式还是行之有效的。
1. 复述与转述
复述与转述是比较常见的实用方法。在课堂中,通过让学生重复或者转述别人的话语意思,达到让学生集中注意、专心倾听的目的。学生要想一字不差地重复别人的简短话语,或者要能不变意思地转述别人的观点,其首要的前提就是专心倾听并开启思维,有意记忆他人所表达的观点。这样的训练也许一开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我相信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能做到在别人说话时,集中自己的注意专心倾听。
2. 猜想与补白
所谓猜想,就是在学生发言前,可以让其他学生先猜测:他可能会讲什么?会从什么角度来讲?他的观点是否和我一致?他的观点有无道理?而补白则是在发言者陈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歉意地打断他,让其他学生接着他的思路补充说,然后和先前的发言者交换意见。通过这样的训练,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能平静而专心地去聆听别人的发言。
3. 分析与评价
课堂交流过程中,在发言者陈述自己观点前,要求学生对不赞同的观点,不随便给予否定,起码要理解发言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即使自己持有不同的观点或理解,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而对自己赞同的观点,可以作出评价,“我赞同他的观点,因为……”,即便是对他人观点的重复,只要有个人的理解,这对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
4、明确的目标
    在学生听之前,给出明确的问题和要求。最好能在课堂中明确的体现出来。如:课件显示问题,或让学生记下问题要点。这样让学生能有目的行的进行听。
㈡丰富教学情感,让学生产生倾听欲望。
教学情感是指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情感状态,是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关系、情感效应和活动倾向。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学习离开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教学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因此,课堂的教学情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动机,缺乏了求知的原动力,学生自然不会去专心倾听。而倾听作为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要能力,自然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过丰富教学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
1. 教学语言艺术化。
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要有丰厚的底蕴,具有十足的驾驭、调控课堂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堂的叙述、讲解、朗读等都应该具有强烈的感情,语言绘声绘色,语调抑扬顿挫。这样艺术化的教学语言会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产生积极倾听的欲望。
2. 课堂氛围民主化。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如把音乐引入课堂(如:在《圆圆的沙粒》中让学生在滔滔的海水声中畅想小沙粒在贝壳中漫长的岁月;在《迷人的夏天》一课中利用教师的配乐朗诵让孩子进入夏天的世界。)、编排课本剧(如:在《小马过河》中,孩子们自由分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等。教学艺术的魅力是可以调动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情与潜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加拿大教育专家安尼福来斯特曾说:“你的教室将很少有完全的宁静,分享和交流是轻松气氛的关键。”新的发现和感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的喜悦会引导学生产生急切倾听下去的兴趣。
3. 教学设计人性化。
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听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对老师反感),他们会自动关闭接收口语信息的通道,故意听不见老师的讲解,这样便产生了心理学所讲的“选择性失聪”现象。倾听能力的不同,倾听状态的不同,学生的“选择性失聪”产生的频率也就不同。所以对同一堂课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自然有别。当学生不会倾听时,我们应该反思,是我们的反馈要求不具体,还是指导不到位,是我们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还是学生对所研究问题不感兴趣。如:在《圆圆的沙粒》一课中让阅读和练笔相结合,让学生的心、手、脑并用,这样减少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所以,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教学设计贴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㈢多用激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倾听魅力。
即使再平淡课堂,课堂上总是会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环节表现出倾听的态度,这时,老师就应牢抓这一契机,真诚而热情地给予孩子肯定与赞赏——“你真会听”、“你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耳聪目明,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样的激励性语言表现出的是教师对学生言行的关注,以身示范地倾听学生的繁衍,对学生的表现发自内心的欣赏。虽然是这评价简短,它却使发言者在全班学生前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更体会到了老师的爱。当然,关于激励赞赏的评价远不止这些,老师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不同形式的评价。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等肢体语言来表示感情,都可以把肯定、赏识和关爱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在这种欣赏、激励、赞美的评价形式之下,学生无疑会产生仔细倾听的不竭动力,变得更注意倾听了。
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让我们一起努力,使孩子们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学习、提升情趣,感悟人生!

 

参考资料:
1.《浅谈口语交际中的“学会倾听”》   作者:西华师大附小  彭  贇  
摘自《中国语文网》
2.《新课程下,认真“听”讲的冷思考》  作者:山东鱼台县实验小学  《中国教育曙光网》
 3.《课堂教学论》 主编:袁金华  江苏教育出版社
   4、《普通心理学》  主编:黄庭希 
  5、《教育心理学》   主编:皮连生      上海教育出版社
  6、《分心不是我的错》主编:刘翔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特殊儿童心理评估》主编:韦小满     华夏出版社

COPYRIGHT ◎ [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 ] 版权所有 中国 * 成都 * 高新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百草路966号 邮编:611731 蜀ICP备1801825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