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活动 (62)
   规章制度 (18)
   检查反馈 (17)
   学子心声 (17)
   心理辅导 (15)
   平安校园 (20)
   科技之窗 (4)
   道德讲堂专栏 (14)
   您现在的位置: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 > 德育天地
整体教育与社会化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   2012-05-31 10:58:40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彭妍宇
 
文章摘要   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两种基本属性,而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只有具备社会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在人从婴幼儿到成人的过程中,自然性由占主导地位到逐渐稳定;社会性则逐渐增强并制约自然性,成为主要的根本的属性;完成由自然的生物的人,向社会的人的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人要从家庭走向社会,建立并处理好各种家庭的、社会的,工作的、生活的等各种社会关系。而这一过程是一个自觉学习,艰苦磨炼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自身共同教育和培养,实施整体教育的过程。总之,人需要社会化,社会化要求各方面共同努力实施整体教育。
 
关键词:整体教育社会化
 
一、社会化就是整体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所谓教育就是把一个生物的人转化成为社会的人的行为和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也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即人的社会化。它包括个人的自我规范和教育这个自我的内在教育以及外在的教育。外在的教育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家庭教育是最初的;社会教育是终生教育。由此可见,人的社会化过程其实就是个人接受自我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综合的、整体教育的过程。所谓整体教育是指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为了青年人的成长而共同努力,使青年人懂得各种规范并自觉遵守;使他们在家是个乖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社区)是个好公民,在德、智、体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和进步的综合过程和行为。经过这一过程使个人具备良好的家庭道德、社会公德,能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等各种规范和具备一定知识,专长,技能的对社会有益的人。社会化使个人的社会性逐渐增强并占主导地位,而其自然性越来越受到社会性制约,个人逐渐进入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社会逐渐接纳个人。经过这一过程使个人能正确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使两者关系和谐发展,个人就能利用各种社会条件从社会那里得到满足;同时,社会也因为个人的活动得到发展。
 
二、社会的人要求要社会化,社会化要求实施整体教育    

1.            人的属性(人的成长)决定了人必须社会化。
 
人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两种基本属性。人最初作为一个生命体开始存在,首先具有的是自然性,或者说,此时人的自然性是最主要的属性。这主要是婴幼儿时期。在以后直至从大到老的过程中,都是社会性逐渐增强直至成为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的过程。只有到这时的人,才是真正意义的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社会性在人的属性中是否占统治地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人的标志,也可以说“成人”就是由生物的人转化成社会的人的过程 。而社会性的具备和增强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学习和接受各种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要从母腹这个封闭的世界来到外面这个精彩、开放的世界,还将从家庭走向社会,从一个生物的人变成社会的人;从一个家庭成员变成社会一员,进而为社会所接纳。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就是由一个生物的人向社会的人的转化的过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活在社会上就要受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个人熟悉并主动适应各种社会关系,进入社会的过程。社会关系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个人对它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要经历这个过程就必须社会化,必须经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这个综合的、整体的教育过程。

2、人的地位决定了人要社会化。
 
人是复杂的社会多面体,人是社会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规范,不同的规范维系着特定的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就是由一系列社会规范构成的统一整体。规范对社会尤为重要。所以人进入社会,就是认识、熟悉、进入、维护和发展规范。而只要是对人的规范就应该是使人得到完善、发展和提高。所以,一切规范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要体现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应该指个人也指人类,总之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人就必须维护社会的各种正常的秩序和规范,通过自己的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要成为社会的人就必须社会化。
 
3、人生的意义、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也需要社会化。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各方面人才,需要它的个体具有各方面的才能,并通过个体的活动去满足它的需要。所谓人才是指通过自身的活动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意义,推动社会的发展。成为人才也是每一个个体生存的目的和意义。而要成为人才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且必须具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要德才兼备。才德的具备需要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共同协作和努力。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教育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通过学校学习将会使人获得各种知识,为其进入社会作好良好的知识储备;家庭教育使个人懂得各种做人的起码的道理和道德;社会的各单位和组织使他们懂得各种社会规范和道德。所以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主的整体教育成为必然。由此可见整体教育也就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整体教育使人成为具有各方面才能、懂得各种规范的人,社会化使个人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三、实施整体教育,实现人的社会化
 
1、整体联动,实现社会化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人的自我教育几者只有形式的不同,其目的和核心是一致,都应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使个体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几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学校教育主要让人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家庭教育让具备起码的良好的做人准则,社会教育让人懂得各种社会知识和规范。前者主要让人具有才能,后二者主要让人具有良好的德性。几者相互作用使人德才兼备,在此基础上个人的自我教育尤为特别很重要,它包括个人的积极向善,时常自我反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个人的自我教育相互作用,内外结合,进而形成强大的合力,使个人真正进入社会,社会真正接纳个人,使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有序,个人和社会都会得到发展。
 
重视规范教育(主要是针对规范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更多的是教会人们懂得、熟悉并维护一系列规范和要求。而作为教育更应该注重心理疏导和个人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个人将从社会、家庭朋友等外界获得的各种是非观念和规范内化成自我的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是一切外在教育结果的表现。可以说一切教育的效果都只有通过这种形式才能体现。这也是一切个人成长、完善的内因和根据。所以我们的一切教育都应该重视与受教育者心灵的沟通和交流,重视情商的培养和作用的发挥,重视通过自我教育的形式发挥教育最大的功效,以避免传统教育不顾对象内心感受的强迫填灌而造成受教育者的不满和逆反。只有这样才能变外在的铁的规范为个人内在的自觉的内心信念,使个人真正意识到规范的重要和必要,也才能自觉维护各种正确的规范,为各种规范的完善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进而调整、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真正实现人的社会化。
 
2、变革教育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不管是任何教育形式,都应该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使受教育者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素质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和内涵。使个人对社会有用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和评价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要实现教育的目的还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现有的体系是在否定“文革”忽视教育、否定智育的基础上,虽然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实只重智育、只重分数的错误做法和观念。以致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社会怪物。他们要么只懂成绩和分数,缺少社会责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妄自尊大,甚至缺失做人的起码道德,能处顺境,不能处逆境。顺境中他们的一切弱点暂时被掩盖,在他们面前一切都是美好的;身处逆境时意志消沉,其人性的劣根性淋漓尽致地暴露出来。他们原有的优势变得毫不显眼,逐渐由自负变得自悲,甚至仇视社会、仇视他人。让我们的教育者感到异外和吃惊。要么长期受排挤,压制而成为集体的对立物而存在。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悲哀所在。
 
这样的教育评价标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真正衡定一个人的价值。智育、分数、成绩挂帅,忽视其他。一个学生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一美掩百丒,相反只要成绩差,就被彻底否定,他们在老师眼中成了差生,有的还被认为是班上的害群之马,遭到家长的厌弃,被社会认为是没出息。他们得不到各方认可,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其优秀的潜质得不到发展,有的甚至被推向社会的对立面。而对受教育者——广大的青少年而言,一切都为了成绩和分数,顾不了或想不到还应注重道德修养,行为规范。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妄自尊大,高高在上,缺失道德修为,不可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能顺不能逆。               

   正常的教育应该且必须是使人积极向上,向善,使其原有的优势得到发挥,使应该需要而自身不具有的通过培养得到发展,是制造社会的同行者,朋友,主人而不是产生社会的怪物或垃圾。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为社会造就更多、更好的人才。
 
人才是一切对社会有益的人。社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所以社会有各种分工。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人都是全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个人应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切不可妄自菲薄,。才能有各种,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某方面优势并用之于滿足社会的某方面需求,就对社会有益,就是人才,就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作为个人也就实现了其价值,而个人自身也该因此而自豪。但作为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良好的道德可以使没有的才能具备,使已有的能力积极地发挥,而对社会作出贡献,相反只能危害社会。我们的教育只要能让社会个体通过其某方面才能得以具备和发挥就是成功的,而不应该苛求他们各方面都优秀,特别优秀。我们的人才标准不应该单一化,而应该具有多层次性。因为世界上的个体就是差异和多样并存的,若强求一律,则是违背规律和客观多样性的,这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于社会个体的发展。而对于任何一个个体,我们的教育者都应善于且尽量发现其优势和有用性。去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尝试各种成功,找到成就感,由此树立自信心、自强心,为其摸索出成才之路而最终成才。
 
3、正确认识理论和实际,国家提倡的主流思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目前或者说长期以来我们传授给受教育的理论严重滞后,而现实又浮燥不安。这使我们的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使理论不仅解释不了现实现象,更不要说去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理论就变成了苍白无力的空洞的说教,让人不感兴趣,甚至反感,思想政治工作者几乎成了“骗子”的代名词。有了这样的印象,受教育者心里首先有反感情趣,若再加上教育者不知趣地居高临下地带着空洞过时的理论去说教,势必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甚至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所以我们的理论及理论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理论,使之不仅能反映实际更能指导实际,使广大的受教育者能主动接受,也让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成为受教育者衷心热爱的良师益友和心理辅导员。这样个人也才能顺利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当然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国家倡导的主流思想、国家政策不能是纯理想化的东西,应当且必须源于实际又要符合实际,但又不能等于实际,或是实际的翻版;而必须高于实际,反映现实发展要求。这样的理论才有较强的生命力,对受教育者也才有较大的亲和力,人们也才会自觉学习和主动接受。用这样的理化去教化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成本降低,而且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将会让人觉得无奈尴尬,虽觉得可笑而又不得不照办,而有人也因此钻政策的空子,造成有此政策又不得人心的现象。
 
4、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责任意识
 
良好的习惯会让人善待他人和社会,正确调整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进一步实现人的社会化,而良好的习惯只有在进入社会与他人交往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中不断修正、磨炼才能养成。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因为责任而与他人相互联系而形成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个人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担负起各种社会责任。人与人之间责任构成并维系了各种社会关系。父母与子女、兄弟姊妹、夫妻之间,依靠父母对子女的爱抚,子女对父母的爱戴,夫妻互敬互爱这些责任来维系各种家庭关系。个人与社会、他人也因各种社会责任而构成了各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依靠社会为个人的成长、完善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个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来维系和发展。也所以说社会、家庭、学校教育都应当以人为本,教会教育者正确认识自我与家庭,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
 
综上所述,人的成长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是终生教育、整体教育的过程。个人经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冶炼,最终被铸锻、磨活成能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完成从自然的一部分向一部分的彻底的转化,从而社会因为个人而发展,个人因为社会而完善,最终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有机的统一。所以教育是国家、社会、一切成年的责任,更是个人自身的大事。个人必须社会化,教育必须整体化,只要人人都担负起教育的责任,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人人都可以也能成才,社会因此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COPYRIGHT ◎ [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 ] 版权所有 中国 * 成都 * 高新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百草路966号 邮编:611731 蜀ICP备18018250号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148号